书趣阁 - 言情小说 - 绑定系统后,我有四个女儿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80

分卷阅读280

    一声,低低道,“真是穷疯了。”

顾云翼已经从二叔那边知道这东西是他大奶奶弄的,听他嘲讽大奶奶,立刻炸了,狠狠瞪了他一眼,“怎么就穷疯了。你也不看看这大家伙有多贵。你看看这地上,全是铁制的。这得不少钱吧?”

孩子们齐齐弯腰看着这下面的铁轨,还真是。

那人没有跟顾云翼打嘴仗,只是望着这火车头,嘴角一直紧紧抿着。

陆时秋想得要多一些。女皇集资,肯定是往外通火车。

如果从南到北通一条火车,就能让南北货物交易便捷。比起商队可以省下不少银钱。

与其把银子放在四乙那发霉,还不如买这些券呢。起码稳赚不赔,每年还能有6%的利息。多好的事。

陆时秋打定主意,叫了孩子们到一处人少的地方。

囡囡,三丫和二丫勾头看那火车,显然还没有回神。

陆时秋也不理会她们,看向沈青墨和方永康,“我打算去商部买些券,你们呢?”

方永康身上带了不少钱,点了点头,“可以啊。我来的时候,爹娘给了我一千多两银子,我也花不了那么多。”

沈青墨手头也有钱。他的珍珠圆子方子每个月都能分到一百多两,这些年他攒了四五千两,原本想在京城买处宅子,所以把钱都带来了。

他沉吟片刻才道,“我去看看吧。”

苏沫阳来时带的钱也不算少,也要跟去看看。

“那走吧。”

到了商部,孩子不能进去,陆时秋让顾云翼带着三个丫头在外面等他们。

顾云翼拍拍胸脯,“先生,放心交给我吧,我保证看好她们。”

陆时秋点头。

三人进去后,商队已经挤了不少人。

确切地说是不少商贾,严府的管家也在。

陆时秋上前跟他打招呼,严府管家笑道,“你们也来了?”

陆时秋点头,两人闲聊一会儿。

作为一名商人,哪怕这人只是严府的管家,他很快就从火车上嗅到商机。

如果他们能买下一辆火车,那岂不是有源源不断的钱。

谁知来这一问,火车不卖,他们只卖火车券。

利息6%,这个利润,许多贫民百姓能看得上,可是吸引不了这些商人。严府管家很失望。

又跟陆时秋提起火车的出现,将会对商机造成巨大伤害。

陆时秋想到红树村那些商队。

如果真是这样,其实未必会造成伤害。

至少他们的蛤蜊可以卖到京城了。

以前想都不敢想。因为京城太远了,根本不划算。

现在想想,火车一节车厢就能运几吨,到了后,就能把货卸下,多划算。

陆时秋跟严府管家聊了一会儿,对方就告辞了。

陆时秋挤进去问火车券的事情。

一年利是6%,两年利是7%,三年利是8%,四年利是9%,五年利是10%。最多可以买五年。

苏沫阳家里做生意,再加上他接下来还要任职,花费比较多,所以他只买了一百两,五年的利。

用他的说法,他就当这些银子打了水漂。

沈青墨买了一千两,三年的利。方永康买了五百两,三年的利。

陆时秋手头银子不少。

但是这个火车券还是有一定风险的,他只买了五万两。一到五年,每个一万两。

几天后,商部公布铁轨布置图。

商部集了多少钱,陆时秒不得而知,但是这次从南至北,中间经过十三府,全长总共三千里,震惊全国上下。

建立铁轨就意味着,要有许多百姓前去干活。

商部已经发布征调令,每天付三十文酬劳,征调民工。

古代都是勉强服劳役的,商部却是付酬劳,而且这个钱并不少。

条令发出,不少百姓人心浮动。

陆时秋看到这条,忧心自己的育婴坊。

带着三个女儿去城外查看,却看到育婴坊还有十来天就能建成。

陆时秋这才放了心。

没几日,殿试正式来临。

这次殿试题目跟会试是丝丝相扣的。

翻译成白话文就是:一条鞭法的利与弊?

几天前,女皇批阅完会试卷子,成绩发放,立刻跟朝臣们讨论会试题目。

一开始朝臣是拒绝,但是女皇天皇态度强硬,硬是革除了几位守旧派大臣。

底下朝臣不得不同意。

但是商量完,朝臣们定出来的政策是“一条鞭法”。

一条鞭法家把各州县的田赋、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,合并征收银两,按亩折算缴纳。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,方便征收税款。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,进而增加财政收入。

具体实施是三条:

一:清丈土地,扩大征收面,使税赋相对均平。

二:统一赋役,限制苛扰,使税赋趋于稳定。

三:计亩征银,官收官解,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。

一条鞭法出来后,也曾在朝廷的邸报中刊印过。

月国藏书阁就有售卖,只要时刻注意时政几乎没人不知道。

这题是考进士们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。

这世上没有一条政策是完美的。

哪怕是这个看似能够解决“土地兼并”的方法,也不代表它不会出现问题。

时间眨眼即过,两个时辰,很快到来。

等他们从宫里回来,陆时秋看着他们脸上带笑,“怎么了?”

沈青墨也没想到,“先生,这次题目真的跟‘一条鞭法’有关。您真的猜到了。”

陆时秋看到邸报后,就让他们围绕这个题目写了一篇策论。

谁成想,还真就考到了。

就连陆时秋自己都没想到他运气这么好。

当殿试成绩公布,陆时秋傻眼了。

他的徒弟,沈青墨居然一跃成了状元。

从一百多名直接跃成第一名,这进步速度堪称奇迹。

往年会试名次和殿试名次只是微调,今年名次变化极大。

不止沈青墨一人调整了名次,不少人名次都变动过。

像方永康会试是二十名,殿试提高到第六名。

苏沫阳会试是九十三名,殿试提高到三十五名。

当然有人提高,就有人降低。

陆时秋把两份名次作了对比,跟弟子们分析原因。

方永康在京城认识的人比较多,还真叫他打听到了。

“听说这次跟世家联姻的贫家子名次都降得很低。”

陆时秋看了眼沈青墨,对方脸色微红。

“你现在是状元,可以待在翰林院。”陆时秋看向另两位,“你们呢?如果你们找找门路,说不定能分到好地方。”

就算都是县令,也有好有坏。像盐俭县那种贫瘠的地方,想要政绩那是难上加难。

如果分到江南